灾难片《上学记》上演,看清朝皇子是如何学习的
清西陵景区欢迎您!
开学了!
现象级灾难片《上学记》
正在全国各地同步上演
为了给孩子抢学位
妈妈们不得不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、辅导班
天天忙着接送孩子上下课
督促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
对于学习的追求,古往今来皆是如此
历朝历代中,清代皇子读书入学
年龄早、学习时间长、规矩严、课程多
算是最为严苛的了
今天,咱们就来看看清朝皇子如何学习的
01 清朝皇子们日常学习的一天
清朝规定:皇子6岁(虚岁)开始读书,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,由于皇子地位尊贵,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,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。
康熙认为,一个人幼年所读之书,将会终身受益。七八岁所读之书,五六十年犹不遗忘,二十以外所读之书,数月不温,即至荒疏。“成就德器,皆在自幼豫教”,“应须早学,勿失机会”。
--摘自国家档案局。
皇子们在上书房读书,上书房的规矩非常严厉。
《上书房》剧照
●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;
●夏天不许摇扇子;
●午饭时候,侍卫送上饭来,老师先吃,皇子们在另一旁吃,吃完不休息,继续功课。
另外,上书房只有元旦、端阳、中秋、万寿(皇上的生日)、自寿(自己的生日)这几天放假,一共5天,除夕也不放假。
《上书房》剧照
根据《康熙起居·注》记载,清朝皇子们一天的安排如下:
PS:清道光之前,“上书房”还叫“尚书房”,道光年间奉旨改为“上书房”。
●3:00-5:00,皇子们穿戴整齐到尚书房报道,开始两小时的早读,复习前一天的功课。
●5:00-7:00,各科老师到尚书房上班,先检查功课,再让皇子们背书,之后开始讲授新的课程。
●7:00-9:00,康熙下早朝,来巡查皇子们的学业,皇子们在尚书房外行礼迎接康熙,落座后康熙抽查功课。(如果是背诵,要求:一字不落,一字不错,朗朗上口。)
●9:00-11:00,练字时间,要求皇子们姿势端正,每字练习书写一百遍。
●11:00-13:00,午饭时间,宫人们侍奉各宫主子用完午膳,然后继续自习。
●13:00-15:00,体育课时间,练习骑射武艺。
●15:00-17:00,康熙又来检查功课。
●17:00-19:00,总结课程,皇子们排队,一个个射箭,之后是几位老师射箭,最后是康熙压轴射箭。
一天的课程就此完美收关。
《上书房》剧照
每天鼓楼上五更的亮更鼓尚未敲响,城里的人们还沉浸在黎明的睡梦之中,在城中心的紫禁城里,已经有两处亮起了读书的灯光:一处是当政的皇帝在寝宫里开始读列祖列宗的“圣训”;一处是幼年的皇子皇孙开始了在上书房里一天的功课。
可见,和现在相比,清朝的皇子们真真一点都不轻松啊。要知道,如果皇帝爹爹检查功课的时候,表现得不好,恐怕不是挨两句训就好了……
02 清朝皇子们的读书内容及学习方法
皇子们读书的内容,以儒家经典为主。
先从读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开始,进行启蒙教育,一边学识字,一边学句读;然后学《四书》;再学《五经》;进而学《帝鉴》《资治通鉴》等;幼帝还要加上学读奏折,以训练当皇帝的基本功。
面对枯燥和晦涩的经史子集、国学文典,清朝皇帝采取的是反复习读,由多而精、由博而通的方法。
康熙时期,他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皇子皇孙的读书要求都是:读书要读120遍,背书也要背120遍,诵读经书要达到“纯熟舒徐,声音朗朗”,对经义讲解要达到“皆逐字疏解,又能融贯大义”。
康熙皇帝年幼读书,自己曾累得咳血,故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,而乾隆皇帝14岁就能做到这一点,故深得康熙喜爱。
写字、书法更是要持之以恒的学习,康熙练习书法达到“每日写千余字,从无间断”,清宫中的数千法帖,他都临写过,“所临之条幅、手卷将及万余,赏人者不下数千”。
为了提高学习效率,他们有时也采取一些新的学习方式。
例如,在清宫皇帝学习用具档案中,有一张《大学图》,这是把儒家经典《大学》的内容归纳提炼后,用表格形式制成的一张挂图,图中包括“内圣、外王、继天立极之道、心图、操存、省察”几部分,每部分用经典的词语层层分解,然后再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连接成大图,使人既可以一目了然理解大学的精神内涵,又能够容易记忆,还可以随处张挂,方便随时随地阅读。
为求得实学,他们在学习中,还利用日讲、经筵等形式与讲官和大臣开展互动,进行讨论,遇到问题或有何感想,则随时提问。同时做到学思结合,知行并重。
康熙说:“凡看书不为书所愚,始善”。也就是说,我们既要相信书中的道理,也要认真思悟,分辨出精华和糟粕,读出书的神韵,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,做到信而不迷,正是学而不思则罔矣。
03 康熙:开卷有益,鼓励读书
清朝皇子们读书的情景,连当时的一些汉族大臣也不得不折服。
乾隆年间在军机处入值的赵翼曾说:余内值时,届早班之期,率以五鼓入,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,唯内府苏拉数人往来黑暗中,残睡未醒时,复依柱假寐。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,入隆宗门,则皇子进书房也。
赵翼感叹到:我们专门指望读书吃饭的人,还不能每天那么辛苦地学习,而人家帝王之家的子孙却能天天如此,他们怎会学得不好!可以想见,当年每天清宫中起床最早的,是那些要上学读书的皇子皇孙们。
清朝成年的皇帝,学习内容更加庞博,除《四书五经》等儒家经典外,主要是史书,如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资治通鉴》等等,另外还有佛、释、道,诸子百家,以及诗、赋、书、画。
读书最博泛的是康熙皇帝,天文、地理、数学、医学、农学等等,几乎无书不读。他说:“凡事可论贵贱老少,唯读书不论贵贱老少,读书一卷,则有一卷之益,读书一日,则有一日之益”。
清朝的皇子们大都6岁入学,15岁之后,基本长大学成。到了封爵分府的年龄,皇帝会派些差使给他们,可以减轻一下繁重的学业,就可以不用天天去上书房了。
但是,他们的读书生活没有严格的“毕业”年龄规定,年幼时要读书,年轻时要读书,成婚分府后还要读书,有的皇子甚至还在上书房读了大半辈子书。
清朝从雍正时起,政权基本稳固,皇子皇孙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,但是也失去了参加社会实践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的机会,几乎个个都成了纯书斋里长大的书生。
加上从雍正朝起实行了秘密立储制度,不公开竞争,只要老皇帝看中,就能当皇帝,保证了在传位过程中政权的稳定过渡,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弊端。
清朝中间阶段的几个皇帝,从嘉庆开始,个个都是听话型、保守型,他们好好读书,大都只是表现给老皇帝看的,实际执政能力却不行。
所以只能使清朝沿着中衰--灭亡的路走下去了。
果然,从古至今,都是如此,学习要有方法,要勤奋,不能死读书。
声明:本文综合来源网络。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●清西陵动漫季圆满闭幕!错过的精彩,一并给你补上
●清西陵景区跨省助力保定全域旅游发展
●最是天下好风景!这组照片中的清西陵,大气磅礴!
●招募运动达人丨2019河北·易县第三届清西陵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即将开赛!
欢迎关注保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微信公众平台!
☺指讯科技技术支持;
联系电话:15932133496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、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